如果你想要“有回报”的爱,不如去爱一条狗
作者:张德芬空间
最近看了英国电视剧《黑镜》第二季的第一集,觉得感触良多。
《黑镜》的故事都有一点暗黑,而且比较“未来式”,也就是说,科技发达到某个程度之后会发生的一些事情。
每一集其实就像一部电影一样,是独立的故事,剧情通常比较简单清晰,但是隐含的意义却非常隽永,而且发人深省。
01.AI伴侣,你要吗?
(以下文章严重剧透,在意者先看了剧再看本文吧。)
这一集的故事是说一对亲密的夫妻,男主因为儿时原生家庭的创伤,所以总是心不在焉,有一次就出车祸死了。
女主非常哀痛悲伤,无法释怀。女主一个好朋友介绍她一种可以帮人走出失去爱人的痛苦的服务,但女主一开始非常排斥。
后来女主发现自己怀孕了,有了遗腹子,这下她彻底崩溃,于是“使用”了朋友介绍的服务。
她收到一封署名为她亡夫的电子邮件,原来这项服务就是用AI人工智能去网上搜集所有关于这个人的资料,包括他在各种社交软件上发过的东西,了解他的性格、特征、用词、说话口气等等,非常仿真的和她通信
女主开始执迷了,觉得这样通信不过瘾,想“通话”,AI说没问题,直接就拨了电话来。
当然,连声音都一模一样的仿真,说话的方式、语气也完全和原来的真人一样。
女主又不满意了(这就是人的本性吧!),很想让丈夫抱一抱她,想要触摸的感觉。
AI说,也有这种产品,不过比较贵。女主反正有钱,就订购了。
快递送来非常沉重的东西,AI教女主把东西泡到浴缸里,加上某种电解质的东西,第二天静待佳音。
于是,第二天清晨,一个比现在市面上的充气娃娃要高级多了的仿真假人出现了,当然,它和真人一模一样,皮肤还更加的细致。女主狂喜,感觉丈夫又回来了。
剧情到了这里,开始有了转折。
一开头的时候,编剧导演就用了各种手法,描绘了女主的丈夫是一个什么样的人——长期慢性抑郁、心不在焉、身体不好(床上时间短)、甩手掌柜(衣来伸手饭来张口)。
可是这个AI仿真人就不一样了,不但愉悦、平静,而且博学多闻,床上功夫更是了得(上网学习各种技能),不会生气,不用睡觉,不需要休息,反正,就是一个24小时的保姆兼情人。
在一段蜜月期之后,女主反而爆发了。
她觉得这个AI究竟不是真人,该发脾气的时候不发,该反抗的时候不反抗,太没劲儿了。
图片
最后她要AI去跳崖,AI说:你确定要我这么做,我就跳。
女主抓狂的说:我老公不会这样的,他至少会生气,要不就哀求我,不会像你这样没有情感反应。
AI出于求生的本能,声泪俱下地哀求女主饶了他,女主撕心裂肺地吼叫了一声。多年以后……你们去看剧吧。
02.婚姻,不要太多依赖
我要说的重点是,女主为什么宁可跟一个活死人在一起,而不要一个万能、顺心、听话的仿真人?
当然这是编剧编的,但这不禁让我反省,爱到底是什么?
从一开始男主的表现——抽离、发呆、犯懒、无力,两个人在一起就像丧偶式婚姻,我想很多女人就受不了啦。
可是,女主对他的爱似乎是无限包容,或是说,女主多多少少有些愿意受虐的倾向?以至于一个完美的男人出现,她却不屑一顾。
我就觉得我很享受目前的单身生活,如果要容许一个男人进入我的生命中,势必双方要磨合、适应,真的不是很容易。
如果出现一个这样的AI男人,我个人是非常能够接受的。
因为,爱情真的非常虚幻,两情相悦抵不过天长地久的现实生活中的各种磨合,还有周遭人士的多方参与(孩子、朋友、亲人、家人、同事),会让两个人的关系愈来愈复杂,冲突点也会愈来愈多。
到最后,当初新鲜的爱情没有了,只剩下两个必须朝夕相处、过柴米油盐寻常日子、共同奋斗努力追求美好生活的人,还要应付那么多的家事、交际、应酬、工作、亲友往来,还要防止伴侣聊骚、撩妹、劈腿、外遇,甚至在外面生孩子。
这些麻烦在和AI仿真人的关系中都不会有,你有一个生活伴侣,而且他可以打扫卫生做饭,可以无所不知地陪你天南地北的聊天,又可以有亲密的肢体接触。
所以,我被女主的坚持感动,也为她无条件的爱感动之余,怀疑她不能接受AI,究竟是有受虐倾向,还是人类正常的反应?
有读者在微博问我,“有一个人让你可以去爱,这件事你觉得它的重要性有多大?”
我直截了当地回答她:“不如去爱狗。”
现代的关系,尤其是婚姻,真的不是拿来谈情说爱的。如果你深深的爱一个人、付出很多,希望获得同等的爱的回报,那真的不如爱一只狗。
最近养了一只边牧,就感觉到,我付出的每一分爱都是有回应的。
他感受得到我的爱,对我亦步亦趋地跟随,抱抱亲亲握手,一起玩球,长大了还玩飞盘,这就完全满足了我的日常陪伴的情感需求。
婚姻的功能不是满足我们的情感依赖、寄托,它的功能是社会化的必需,成家立业,就像我们读书做事一样,身为一个人,我们需要走过这样的旅程,完成自己的一些使命(比如说生儿育女)。
婚姻让我们有一个家,有个落脚之处,有所归依,但是情感上的依赖,真的不能放太多比重在其中。
03.让自己过得真实精彩
记得《一辈子做女孩》(《美食祈祷爱》)这本畅销书的作者伊丽莎白·吉尔伯特在她一本书《约定》(committed)里面就说过一个故事。
她因为当时巴西男友美国签证的问题,需要和男友结婚,而他们彼此其实都恐惧婚姻,所以做了很多关于婚姻的研究。
她到了越南北部的一个山区,有很多苗族的村落。她观察当地的女人,过得非常自在快乐,每天女人们就在一起做手工、家事、聊天,感情非常的互相滋养。
于是她访问这些快乐的女人,问她们的婚姻状况。其中一个问题是,“你们的男人是个好丈夫吗?”
她说,翻译翻了好几次,那些女人都听不懂这个问题,最后大致理解了这个问题之后,笑成了一团。
作者说,“这个问题就好像是我问:你们山上的那些石头是好石头吗?”
对这些女人来说,丈夫就是丈夫,没有什么好不好的。她们对丈夫,没有什么相知相伴、相濡以沫、心灵沟通的这些高层次的要求,所以活得非常自在快活。
我们现代的婚姻,就是被赋予了太多的“任务”和“意义”——尤其是情感上的。
有鉴于最近结婚率愈来愈低,离婚率愈来愈高,我们要做的,就是去调整我们对另一半的要求,不要赋予那么多的浪漫色彩在另一个人身上,而是要规划好自己的人生目标,找到志同道合的伴侣,如此而已。
如果你觉得做不到,那么就去婚姻里面碰撞吧。毕竟,亲密关系和婚姻就是最好修行的道场。
不过你也可以等等,也许AI仿真人很快就能问世,到时候生活的形态、伴侣关系,可能都会有很大的改变。
很多大龄剩女担心的是孤独终老的问题,这个倒是真的不需要担忧。
未来的社会一定是“同居式养老”,志同道合的伙伴们大家住在一起,单身的、已婚的,都可以比邻而居。
根据我的观察,很多夫妻退休之后,他们其实也受不了花太多的时间和自己的伴侣待在一起,男人其实喜欢和男人一起玩,女人也和女人聊得来,所以同居式养老的风气只会愈来愈盛。
所以,与其投资太多心力时间在一个人身上,不如让自己过得充实精彩,身边有一些好的朋友,这才是最靠谱的未来生活规划。
—END—